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论文>>教育是文化的心灵感应
 
教育是文化的心灵感应
  文 / 黄土高坡

     目前,在“腐败因素”的导致下,某些文化教育的下属小部门,违背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改革政策,继续打着“加强管理”的旗号,在单位内部,各自为王、人浮于事的扩充领导机构,壮大管理队伍。这种十分不科学的奇怪现象,并不是来源于荒唐与盲目的认识不足和实验探讨,而是来自于“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唯利是图与有的放矢。既然是出卖良知、不正之风的造孽行为,我们不妨在此名正言顺的来一个以理服人。

     我国古代对文化教育只有一字之称,那就是“礼”。在古代中央集权制中早先有了领导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礼部”机构。另外,我们祖先的文明史上对文化人素有“精通六艺”的说法,即“礼、乐、剑、骑 、书、数”。不难看出,“礼”亦是首当其先。

     既然,文化教育以“礼”而称,“礼”在今天看来,也是文明与高雅的表现与概括。那么,是否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必要尽量减少一些强制和低陋的“行为管理”。

     这些年来,鄙人一直倡导这么一条教育理念:“教育是文化的心灵感应”。然而,与之相悖的“教育须强制的行为管理”仍在过分的活跃和延续。

     众所周知,企业、公司、个体,甚至监狱里,管理机构与规章制度必然是维护其利益和秩序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形式和保障。

     “身其正而令其同”。在文化、科研、教育领域里,领导机构的对象,大多是有志向专业、思想理念的不同程度上的知识分子。既然如此,领导们完全有必要善始善终、以身作则,以“独特、高尚、新颖”的科学文化理念,结合实际,通过思想的感染、感化,不断提高大家的自觉性、调动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尽情体现能动性。由于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事业与公共利益有着紧密相联的嫡系关系,所以,每个人在勤奋努力的同时也巧妙地推动了工作的进行和发展。

     然而,过分的、画蛇添足的强制管理对科研人员与学者往往起到干扰、破坏,甚至是打击的反作用。再者,行为管理,本来就是文化教育领域里的一种辅助工作,所以,对此而言,“可有可无、可轻可重、可缓可急”还需从实际出发。而“可无”,则是到达最高境界的表现及觉悟。

     不用一一举例说明,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没有科研成果与文化名著是出自于强制的行为管理之下。不管是张衡还是牛顿,无论是曹雪芹还是罗丹……不是,全都不是!

     事实上,早在《四书•大学》里,“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平天下”已经深刻、远见地揭示了中国教育的重要性。“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平天下”即:始终抱着对知识渴求的诚意,就能产生良好、公正的心态;在正确的心态下,自然会形成高尚的文化修养;高尚文化修养之人的家庭内外必然充满和睦与融洽;千家万户和睦融洽便会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国家之间友好往来,则天下太平。此等境界,可见教育的重要所在,心灵感应之重要所在。理所当然的顺理成章,天下太平何须有警察、军队的多余?至此境界,恐怕强制的“行为管理”更是先废杳无了!

     “中国教育”之所以有如此高瞻远瞩的伟大思想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就是因为其善始善终的提倡和贯穿了一个“德”字。德,“品德”的“德”,“道德”的“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始终以高尚之品德、道德的思想观念,通过亲近文明,使广大群众乃至天下尽善尽美。

     如此美好愿望,怎能不使千古豪杰前仆后继地向往和追求?那些平素有文化道德的正人君子,与他们之间的境界所固,在其实际行动中,时时处处体现着高雅文明的“礼仪”。“礼仪”是一种由修养、素质、境界自然呈现出的一种高雅行为和文明表现。一味的以“礼仪”而在形式上强制“礼仪”,无非是枯燥、乏味令人反感的非礼教条举措。故而,现代文明文化的真正“礼仪”,绝对不能容忍那些自私自利、结党营私、蝇营狗苟、损公肥私的肮脏思想与不轨行为的存在和蔓延。因为,高度的文明文化至始至终体现与贯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与拔萃——“明明德”。

     所以,在有关文化教育的部门里,应该始终摆正“文化的心灵感应”与“强制的行为管理”的位置。综上所述,在人类社会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文化治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举足轻重值得令人冷静的深思与当机立断!



                                    

    奚健斌手稿      2010年至9月1日于西安美术科技学院
2012-4-29 8:33:41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2069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