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杂文>>如何拥有真正的财富宝藏
 
如何拥有真正的财富宝藏
  文 / 好自端严
    有一次,一个人问佛陀说:“什么东西火烧不掉?风吹不散?即使大地全毁了,也不会流散?连不恶王和盗贼也抢不走?哪种宝藏始终不会亡失?
    佛陀回答说:“福分是火烧不掉,风也吹不散,恶王与盗贼,任他抢也不抢不走,即使大地全毁了,也不会流散。福分乐报宝藏,始终不会亡失。”
    那如何才有福,而且是真正属于自已的呢?这唯有布施的财物真属于自己,而且是长久的福分。或许有人会认为,即然布施出去给人怎么还说是真属于自己的呢?
    在这世间,有些人虽家财万贯,但过于悭吝,被讥为饿死狗,守财奴。自己舍不得吃用,也有布施帮助贫穷、急难的人。这如有一千斤谷子,却收藏起来,日子久了,谷子不是变质而不能再吃,便是为鼠雀等逐渐消耗光。专于保藏而不用的也如此,不一定属于自己。像这样的人不论他多富有,充其量也只是个卑贱的穷人罢了。而也有另一种人虽富有,以为自己的财物,自己有权支配享受,所以纵情的浪费,过分耗费,坐吃山空。不知道,这么一来,再贫穷也没有了。如有千斤谷子,把他一起煮饭吃了,虽然并不损失,可是吃完以后,什么也就没有了。财富专为自己所享受,恰好如此,所以说∶享受不再属于自己。过去的福报,享受完了,未来的福业,什么也没有,这不是最大的贫穷吗?佛经说∶财富五家所共──水灾、火灾、盗匪、恶王、不肖子孙。水火两灾,可以毁坏辛苦得来的财物。盗匪与恶王,可以强夺我们的财富。不肖子孙,把父祖辛劳的积蓄,任情的挥霍。至于现代的社会问题更多,战争破坏,币制贬值等,每有富翁在几天内什么都完了。其实,人都不免一死,终归无常。蓄积的一切资财,到死时什么也带不去,还是你自己的吗?积蓄些养老、防灾,本来不可说不对。但有人愚蠢无比,富有的资财,不肯供给他的父母儿女,如《守财奴》葛朗台;这样的人叫他做慈善事业更不必说,连自己也舍不得用,真不知财富是做什么的!某些无谓的保藏,只是满足他的私有欲而已,并无实用,而结果终究是散失了!有财富自己不用,也不供给家人使用,不用来体恤贫穷人、帮助朋友,也不用来供养三宝,以广植让自己来生的福报和生天的福田。
    因此,以上两种财富都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因为保藏不一定属于自己的;而享受过后就此没有了,不再属于自己。所以要想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除了自己正当资用外,也就是把一分财物,用作经常的生活费用,包括儿女教育费等。在财力可能时,家中每人应有适当的生活水准,不可奢侈,却要足够。再者,就是稍作一些积蓄,因为人事无常,我们有时会生病,将来还会老,平时也总有意外的必须支出。所以在每年的收益中,应保存一分,作临时支出,以及养老等费。积存,虽是少少的数目,也是极有意思的,不但可避免临时的困窘求人,也可养成不浪费的习惯。还有就是经营,无论从事那一职业,都应在每年的收入中,分出一分为事业费。多辟田园也好,增设工厂也好,增加资本也好,充实学力及工作技能也好。这样才会增加收入,使财富增长累积起来。除此外,最后一种就是把现有的财富,分一分来作福修德,为将来做受福种子。譬如一千斤谷,拿一部分去下在田里,加上肥料功力,就会有十倍百倍的更多收入。这样,如分一分财富去布施,让大家受用,为佛教文化慈善而使用,便是努力于福报的再生产。布施,似乎是损失(如种谷腐烂),而实能引发未来丰满的福报(如收成更多)。谷子下种时,当然希望丰收,把他播下好田地,不能撒在沙石上。布施作福也如此,有两种良好的福田,功德最大。(一)、悲田∶把财富分一分去抚恤孤寡,施舍医药,救济灾难等。这些社会福利,救济事业,便是种福于悲田中,因为这是值得同情怜悯的对象。(二)、敬田∶为儿女的孝养父母,做佛弟子的敬奉三宝等,这都是种福在敬田中,因为这是值得尊敬的对象。凡是种福于悲敬二田,现生或将来,一定会得良好的福报。布施时引起「施福业」,随逐行人,从今生到来生,成为水不能淹, ┅┅恶王不能夺自己的财富,所以说∶「施诸悲敬乃真属于自己」。
   

2004/12/23 22:52:44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52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