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杂文>>论诗之“曲”
 
论诗之“曲”
  文 / 魏晋风
  松竹正直向上,那才是本色,是美的,若曲,反而是畸形了。梅花是虬枝蜿蜒的,桃花是旁逸横出的,若直,反而不美了。
  
  美与不美,在于自然与不自然,不在直与曲。
  
  诗也是如此,其美不在直与曲,而在于自然与不自然,体现出自然美的,不管是情与景,不管是直与曲,都一定是美的。
  
  杜甫的那首“剑外忽传收蓟北”,那叫一直到底,何曾曲过?一样是名诗嘛,不必举例了,你们能举出的例子比我还多。有些诗宜直,有些诗宜曲,不应一味求曲,这应该是基本的见识吧?
  
  网上诗词论坛有不少人,一味求曲,不但一味求曲,还刻意求曲。一句话能说明白的,要绕来绕去,要云山雾罩。别人看不懂或许会赞叹你的高深,如我等目光如电者,一眼就可看出你障眼法,揭露出来,你更没有面子,何必搞这种骗人的把戏呢?
  
  诗中的曲,往往是诗人的情感造成的,是心有所感时,所见所闻都在心里变了形,表达出来就自然显得与他人不同,能凸现出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这便是曲的来源。
  
  可见,诗的曲是人类自然情感的表现,而不是用理性思维制造出来的,不是刻意求得的。要得到这种曲,诗人不需要象军人一样要计算步幅,走多远便要开始拐弯,而是任情随性地写着那些变了形的情与景。“西风愁起碧波间”,是西风愁?是碧波愁?是作者愁?真正的鉴赏者只是感到一片愁意卷袭而来,一切都被诗人赋予了愁的形象,这就是最自然的“曲”吧?
  
  论坛上不少人,读书读死了,只总结出一些死规条,变得很迂腐。为了达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效果,用字故意生僻,表意故意曲折,自以为曲折有致,岂不知其胶柱鼓瑟,死于文字,更不知这样不但大大损害了诗情,而且是骗人骗己。
  
  老子曰:“若夫修道,先观其心。” 不管是什么道,都是从“先诚其意”开始的,让诗心死,让机心生,巧言令色,终非正道。诗人是抒发真情的歌者,不是玩文字游戏的匠人,知乎?
  
  简单说几句,希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也与大家共勉之。
2005/11/5 9:32:29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886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