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人?这让很多的“家”们困惑不已。
生物学上,人是由远古的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比如中国人的祖先——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等。他们在生存与反生存中练就了能直立行走的双腿,能采摘果实、钻木取火的双手。可遗憾的是他们的鼻子比现在的我们及我们之前的我们稍微扁平一些,头部眉骨粗大,下颌骨也特别突出,颧骨异常明显,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他们的大脑也渐渐发达起来。懂得了在猛兽来袭时集体而攻之,靠众人之力量求得生存。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健壮的(包括雄猿与雌猿)出去觅食比如采摘果实狩猎什么的;非健壮的老的小的就老老实实呆在洞穴里,守着一堆火还不时地加一些薪柴,谈论着什么。等到猎物提回来后,他们懂得用火将其煮熟然后食之。吃食他们是很讲究的,不管年长老幼都有食物。当然,没有足够的猎物或根本没有猎物时除外。并不会因为你老了或他太小了不能劳作就不分与你嚼谷。这种生活或者说生存样式虽说不上十分发达,但至少是和谐的。
西方人特别信奉基督教,在他们看来,人类是上帝造出的。究竟上帝是怎样将一个个人创造出来的,流传的版本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人是由泥巴做的。相传上帝在造人的时候,随手在地上抓上一抔湿泥土,两手七七八八乱搓一通后便制出了人。上帝造人造久了也会累,这一累不要紧,只是世人从此有了美人与丑人之别了。谁知道上帝先生啥时一不小心打了个盹,在某个“人”身上未完成某项工序,捏得不够火候,扁了鼻子歪了嘴,是为丑人。有一种神话认为,上帝嫌只造一种人这世上会单调,于是便要创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男人和女人,并使之相互吸引。他想,人世间有了男人各女人那该总不会太单调与无趣吧?其实他太乐观了,世间上有了男人和女人并不能让所有人都过上有趣与多彩的生活。
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来看,一切生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是宏观上的。但就像辩证法说的那样,生本身也包含有死亡的种子。就单个的生物体、单个历史阶段而言,它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生到死最终消亡的过程,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人类也不例外,也就这么由小人到中人再到大人,再到老人最后成死人一代一代传承繁衍下来。就仿佛一棵植株,从萌芽到长出页子再到成熟结果,最后又魂归黄土,糜烂的躯体在土壤中化作下一代植株需要的新的养料。但对于人来说,这只是其中一点。
我始终认为,人是感情的动物,他有语言有思想。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头脑应该是相当简单的,也即所谓的人性本善论,他没有什么私心杂念,没有欲望没有贪婪。当然,这里我把他求生存吃奶的欲望只看作是一种生物体的本能反应。随着婴儿时代的慢慢结束,人的头脑就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了。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与人交流,在饥寒困苦时他懂得要求别人去帮助他,看见什么好的东西都希望据为已有。为了更好地生存,他还得学习各种求生的技能比如读书、识字,工作、与人交往。学着学着,年龄也就大了,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头脑也就变得更复杂一些。他总是想着,“我如何才能得到更多”,“我如何才能战胜对手?”于是人便有了贪婪、嫉妒、仇视与不满,心术不正。
社会太复杂了。有的人天生就命好,有的人天生就命舛。比如说先天残疾什么的,或者说比正常人少点什么。对他们来说,生活就像一场艰苦的战斗,一刻都不能停歇,尽管有时候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洒了更多的汗水,但总要逊于那些正常人。这能有什么办法,这里上天安排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力与机会。另外一种情况,先天生理各方面都正常的人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谓之勤奋的,一类谓之懒惰的。
有的人就像老黄牛,埋着头苦干实干,任劳任怨。他们是有功劳的,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于是,他们的生存状况理应一天天好起来(实际并非都如此)。有的人则不同,他们喜欢借鸡生蛋,用他人之力成就自己英名。他们总有着填不饱的私欲,自己却不双手劳动。要享受居功时总抢在老黄牛的前面,自己抢功却也不面红耳赤。有时候甚至还不择手段想千方用百计贬低他人,打压他们的对手。这样,他们便堂而皇之顺理成章地挤到了所谓的社会上层。于是,社会上便有了穷人与富人,好人与坏人。
社会虽复杂,但比起人来还是逊色几分。人是社会的主体,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才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并非真空,就好像磁极的两极,他们之间是有吸引力的。这就要区别对待了。一种引力谓之人性的真实的美好的情感。比如说亲情、友情、真情、爱情,这些是一个正常社会正常人所基本具有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爱情并不单指异性的、夫妻间的爱情,也包括人对社会对他人的爱心、体恤与责任。举个例子,子女与父母之间总有血浓于水的骨肉至亲,天下的游子不论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心中的那股思念父母挂牵双亲的质朴情感却不会遗散在角落里。而之于父母,即便是子女身居高位或腰缠万贯,在他们眼中,子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的关注点在于孩子的健康与否,高矮胖瘦。这种关爱常给人带来心的温暖。
另一种引力谓之利益。它多半是物质上的。利益如同一根无形却又牢固无比的钢索穿插在社会的四面八方,将一个个貌似不相干的人串联起来。前面已讲过,人年纪大了思想就会变得复杂起来,私心杂念欲望就会充满头脑。更甚的是,有时人为了得到更多利益,还会使用一些手腕,明的暗的,虚伪的狡诈的,不一而足。现在的世界这种引力尤其多,多到足以让人麻木的程度。拿官场来说,干谒者为得幸,“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而主者却还仁义道德一番,“固不受”。于是干谒者“再固请”“再再固请”……主者终忍不住。“命吏以内之”。好不道貌岸然、仁义道德。于是,这社会上也平添多了许多不公。今天来个矿难,明天来个冤假错案,莫名其妙入狱呆个十年八载,“白了少年头”,再明天来个逼民拆迁,让百姓露宿街头……
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望见江湖之上舟楫繁密,随口问道:“这么多船,去向何方?”身边一个扈从答道:“回禀皇上,我只看见两条。一条叫名,一条叫利。”乾隆点头称是。扈从的答语真可谓一针见血。可能他不知道,他的话会流芳百世。因为,有些涉及人的本质的东西是能够穿越时空亘古不变的。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语又云,“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然对世间凡夫俗子来说,利字当前,有哪个能够真正淡泊?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脱俗境界早已尘封在史书的黄页中,毗邻遗忘的边缘。然逐利也罢,但有的人就是喜欢走偏门,搞旁门左道,甚至见他人利益也要强取豪夺,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来”。中国人和外国人有点不同,当别人取得利或誉时,国人便会犯红眼病,“哼,这斯怎么会这样呢?”心理耿耿于怀,老想着要让人家不如自己,而自己却不努力,地道的阿Q式转世。外国人则不然,他会说“Congratulations ”,with a beautiful smile,而后默默地学习对方并超越对方。
现代人容易疲惫,一日三餐吃喝拉撒,为生活而奔波,为工作而手忙脚乱,为名利而勾心斗角,步履匆匆,无暇自顾。在物欲的世界里,苦苦寻觅苦苦等待,怎不疲惫?只可惜,人总是没有满足的那一刻。
人啊,人!你究竟是从何处来,又该向何处去?
思索,思索,思索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