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杂文>>第十二节 人性的悲剧
 
第十二节 人性的悲剧
  文 / 小哲妮妮
    有很多人间的悲剧,处在当时的人并不感觉伤悲,却常常在很长一段时间后突然感到寂寞和揪心的痛楚。这本身即是一种悲剧。是人性的悲剧。因为,人的这种寂寞和痛楚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因为,经久昏沉的人偶尔清醒时,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残酷和麻木,发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已经一点点在生活和物质的漩涡中流失,这种觉悟令人痛苦万分,而这种痛苦之所以万分就是因为还夹杂了人的巨大无奈
因为纯洁的梦总是一闪即逝,而生活却无比冗长,这种沉闷的气息也将永恒。

我常常很谨慎,但却经常作出出轨的事情

每个人也许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有如故事情节般波折而丰富,然而生活的冗长却经常将那些浓厚的色彩拉长,淡化那些绚丽。只是,就是如此冗长的无意识的过程中,世界的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在无声地发生。

人将自己的感情和一切赋予了原本中立的万物,于是人作茧自缚,于是人又创造了无数美好。于是人最终被这种骄傲所毁灭,一切归无,变为未来某种更为高等的生物所探讨的神秘问题。

以貌取人之人最终将被人以“貌”取心。

人民是战争时代的炮灰,和平年代的台阶。

喜新厌旧是人类乃至所有生灵的天性。因此人便有了注定可悲的宿命,任何人。人的血液如此渴望恒久不变,然而,若这世界真的永恒了,一切也都死寂了,不复存在任何生之气息,无法生存。这样,生活只是不能抵达的彼岸。因人不能达到恒久,故本也没有洹古不变的存在。人生无处没有抵触,荒谬的现实和神圣的生活冲突,人如此挣扎,依然不能脱离这人一手创造的世界。更无法逃脱着以诞生交换而来的宿命。

 有时也不禁自问,思考过多有何用。要知道这地球是无论如何都师转下去的。而自身的个体也终究被分解,成为风的一份,哪怕遗留下来的任何痕迹也会被时间洗磨的干干净净。但即也因此乐于多想。因会在这过程中发现某些暗藏的连接,开启,于是这宇宙某处必定发生某种人所不见的微妙的变化。且人生这戏散场时,忆起曾想的无数问题,也是自主地走了一回,如此足矣。

    人总好机械地接受一切原有的或是后人传下的,因此作下许多断然的事,这大概不能叫理智了吧?只是人这通病是来自人本身存在的原罪的懒惰么,抑或是惧怕呢,惧怕变化时的天翻地覆?看来人都是热爱懒惰的。

相片拍下的无疑是那些矫饰的面具,然而,却常捕捉到那瞬间的真实。因此,让它们来默默记录历史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人明明都在俗套中打滚,却将一切灵魂性的东西变为神圣的信仰。

    希腊哲学崇尚理性,这万物背后都有一个初始在统领世界的一切。但在我看来,未必如此。这只是人在自己的思维定式下思索出的结果,并不代表宇宙真如此。而这世界上,无论是人所认知的或是人所批判的,都只是在自己思维的圈子中打转,无法超越。

    理性和辩证自然是好的。然而,人若是总如此,也常活的无趣,哪怕起始是觉得兴趣盎然的。因这样的人(包括我)眼中的世界漏洞百出,实在令人无望。人终归是自己的产物。

    名字代表一个人的存在。然而它过于空洞,也易被人儿戏。名字似乎又并无价值了。

成长令人愈来愈冷血,成熟令人愈来愈麻木,充实的人生其实只是满载着人生给予的垃圾。老年的呆滞却是难得的清醒,也是最终的清醒,是悔过是领悟。

人愈敏感就愈自私,愈发容易寂寞。

年轻的人都似娼妓,出卖青春的光华换取短暂的虚荣,利用充裕的时间构造虚乏的生活,为了无望的目的,滥用一切。我在用我的青春和时间取悦自己和生活中的垃圾,有恃无恐。难怪这世界只有两种人至纯至圣,一种是新生的婴孩,一种是伛偻的老人。肉体的玷污只是龌龊皮囊上一个黑斑,却使人怵目惊心。而灵魂的玷污常显得纤尘不染,因它将灵魂钻了一个大大的空洞,通向永恒的虚无。

我是一个他妈最肮脏的处女。

人从被孕育起,就丧失了自由。落地便有担子等待。
人不能飞。
但只有一个瞬间,人可以飞,并且获得自由。那时刻便是死亡的瞬间。

纯洁的莲花扎根于龌龊的泥沼中,神圣的艺术来自人被扭曲了的现实,善恶也无非是人类手中把弄的工具。这世界只是牢不可破的海市蜃楼。人如何相信什么呢?人又如何解释这由自己一手创造出的荒谬的世界呢!?人的四周被镜子的墙所包围,看到的是无数自己的影像,然而又皆不是自己。人再如何从镜中审度自己也无法认清自己!怎样认识自己呢,怎样解释世界呢?怎样甘于永远追求别处生活的宿命呢?不断奔跑,无论置身哪一点,生活的距离依然是那么一段。人这种问题的存在令人痛苦不堪!!!!!

人生中无处不在的存在各种问题,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问题。通常,大部分问题都无法找到答案,叫人迷惑痛苦最后麻木。

人在镜子中看到的是最真切的自己,然而又绝对不是真正的自己。明镜可以反射出真理,然而那又绝对不是真切的真理。

哲学是批判的学说,改革的学说。而哲学家研究哲学的目的即追寻最终的源头。然因此,也就无这一特定的最终的源头。如同人对宇宙的一些理解一样,若宇宙有限,人必会考虑其外部还有什么呢,若宇宙无限,似又不可想象!因此源头之前还是会有源头,原因之前还有原因。黑格尔将这原因称之为中介。人只有乐于这永恒追求的命运,而不要期盼什么固然的结果了。

周国平说,“一颗仍然生气勃勃的心灵却注定要为背弃他的肉体殉葬,世上没有这更使得精神的感到屈辱的事了。所谓灵与肉的冲突,唯有在此时最触目惊心。”莫不如说,灵魂的神性鄙夷肉体的动物性,而灵魂总居高临下的想征服肉体,然不能,灵魂如此神圣,却无法征服肉体的动物性,它感到屈辱,而潜在的,它了解其不能使肉体就范的原因,因为这动物性正也是人的精神所支配的,亦可以说神圣的灵魂雏形就是那充满动物性的肉体。而这也使灵魂无法真正自由,真正神圣。灵魂的肉体犹如光明和黑暗,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如此亲密的关系,灵魂无法忍受。所以,灵魂常折磨自己。

人常以为自己随着世界变了。其实变得无非是些外物,少了几分崇高,多了几分垃圾。并没有变化所必需的得失。

在人的世界里人的确是万物的尺度。人类将万物作了定义,立了概念。为它们寻求在人类世界中合乎理念的存在原因。人无法不把自己视为中心,因此哥白尼如此伟大。

当今的世道,玫瑰变俗了,珠宝遍地了,生活无趣了;野花却十分高雅,石头也别有风致,生活太有趣了。

有人觉得很多东西包括宇宙都没什么意义,而人正是寻求这意义的。殊不知,当人所定义的意义消失时,那些东西依然维持着自己的意义。凡是人觉得短暂的,大致都是永恒的;人觉得总也无趣的,大致都是永恒有趣的;人觉得自己将永恒,大体都是不可能的。

没有实践,理论太过抽象;只有理论,实践太过具体。

我们写些文字,只是因为生活已被我们抛弃并因此抛弃了我们。徒劳地奔跑又怎样,我只是爱上奔跑的过程,看似一无所有其实拥有一切,得到了一个结果又怎样?看似拥有一切,其实已一无所有。

哲学是空又怎样?佛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宗教和神其实只是人将自己抽象的神性的部分移化为了具体的信仰。但是,历史上无数人依靠这信仰克服困难,走到今天,我们必须尊重它。它这种幻觉性是一切具体理念的源头。

人渴望自由,然而人无法自由。且先别说是外物所致,终极原因是人本身。人无法驾驭自由,因此人并不渴望得到真正的自由,因为那代表失去一切,凡是动物都不可能忍受。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它们所需求的东西都太多。

人类是井底之蛙。井外的天空是无穷的浩淼宇宙,而人类坐在自己的世界中只看到眼前的那小的可怜的一块天。

此刻的我们时时刻刻不拥有生命,而却体验不到生命。我们时时刻刻不在行动以证实存在,而又是如此机械,根本毫无生命的生气。我们明明都是人,然而又怎么都不像个人,倒是很似活尸。

吃饭饮水帮助我活着,然而此时我非真正的活着。死神帮助我死亡,然而这时我才觉得我活着。

色彩让人充实也让人疲惫,黑白令人乏味却让人踏实,然而无色是最好的了,因以人此刻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看到它的颜色,它最纯洁,龌龊的人类也不会给它灌注自己那狭隘的感情,测量它的尺度了。井底之蛙也有其好处。

人总奔跑,最后连奔跑的原因也忘了。人这样活着,最后也只能最低级地维持生命罢了。 

越来越发现我只是爱上了寻求的过程。的确如此。我期望结果,然而过易得到的结果又让我不满,那历经阻挡而终获得结果我才那般珍爱。冒险者的冒险故事才最回肠荡气,那些总在沉睡的珠宝除了灿耀的光芒又有什么能令人侧目呢?得到珠宝后发而自觉庸碌,最终还是去做冒险者了,哪有真正的冒险者甘于守着死的珠宝过活一生呢?

有的人很理智。理智?拿什么来评判理智的标准呢?人常在利欲和良心间权衡,常有人选了利欲。这叫做理智。这叫做理智么?周国平得知妞妞患癌症时,不选择治疗,心中潜在倾向于她死,这是理智。这叫做理智么?没办法,人类将这些事都定义为理智。我能说什么呢?只能感慨人理智的悲哀!

写作者同时具备两重身份——杀人犯和杀手。一个负责在明晃晃的阳光下杀人,一个负责夜幕下暗箭伤人。而读者尽是被害者。只是绝望上又加了一层绝望罢了。


2006/8/25 21:44:48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541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