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的公平和自由令人无法满足,绝对的公平和自由又令人无法承受。前者因为人类的贪欲,后者却是因为人类的感性。
无论是自私还是无私,其实都是一种自私,是一种良好的个人感受。
逝者如风,哪怕挽回,也不会是原样,因人的心思也已变了。
人的感情本就因其敏感的神经而具有单一而多变的性质。P.S:单一是指其喜新厌旧,从浓转淡的固定程式。
对市场的分析其实就是对人心的分析。
当一个人将感情移植到了外物上,这个外物就等于拥有了灵魂,而他和这个东西的灵魂就达到了一种共通的境界。
]
人和外物之间互相依赖,亦互相利用。
信念会让人找到容身之所。
规则和标准都是由社会上的权势者为了方便管制百姓和自己享乐而制定的,它的确使社会相对稳定,却掩盖了发展的道路。
良好的个人修养是建立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上的。
名人效应让破烂变成宝贝,让真理变成垃圾。
变态只是人将最本质最深层的人性历经压缩和扭曲表现出来的形态,因此每个人多少都有变态的地方,只是表现形态不一样。
人的意志力可以贯穿世界,改变现实。
人对自然的感受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生命的力量,是情感的力量,是创造奇迹的力量。
意志力可以支配和发掘人的行为潜能。
任何事物中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
我们要做的是听到它,记住它,掌握它,然后再创造它。
社会体制的不同源自人群和人群之间不同的习惯与不同的思维模式。
崇尚自由也是一种信仰,也可以成为一种主义,更显示出了其特定的立场。
神圣是人创造出来的,因而与人有着某些共性,例如平凡,例如多情,例如……丑恶。
保护着人的防线有两条:最外面的是肉体防线,最里面的是精神防线。若急攻后者,人即使一根汗毛未损也将崩溃。
人都是人类思维模式下的奴隶,观念的囚徒。因此,人常被自己认知和意识所迷惑——各种各样的人以各种各样的认识和观念区别事物,哪怕这事物是客观的既在,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丝毫的。也就是这样,人总是在自己制造的迷宫中兜兜圈圈,至死也无法寻到真正的出路。
人被自己的观念和意识束缚地如此之紧密,哪怕真正的感情也无法释放自己。
人是幼稚的,为了令自己不被风吹倒,就给自己带上了一条条厚重的锁链。坚强的同时,也成为了奴隶。
人创造的世界虽自成了体系,却因本质与人相联而又受到人类灵魂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人的意念力在这个世界中往往能创造奇迹。
有时,自己确立的目标反而是迷惑和牵制自己能力的东西。若想达成目的,必得有超越这目标的,贯穿天地的意志和决心。
关键不是要让自己达到什么目的,而是让自己想达成这一目的意志力充斥天地,无拘无束,勇往无前。
关键不是去明白和理解,而是去感受。
如同用剑,关键不是去熟练巧妙地使用它,而是去爱它,令它变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要知道,我们并不是喜欢什么外物,而是喜欢上了我们对它的爱。
人只能以自己的视角和感受来认知世界。
人若忘记了美丽,灵魂就会匮乏,可人若过分追求美丽,灵魂就过于肤浅。
人若忘记了诗人的灵魂,世界就会变得苍白,可人若过分崇尚诗人的灵魂,世界便会变得衰弱。
人对美的渴望是一种天性。因此,它也特别善于俘虏和奴役人心。美是一种慑人心魄的残缺。
完美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也有着天地难束的野心。
记住,美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令人追求和完善它,最后再毁灭人;它令人的灵魂升华,最后再毁灭灵魂的底蕴。美,也是一种丑恶。
不要被眼前所迷惑,认清自己的目标,然后找到可以贯穿天地的意志和力量。
认真不是错,但认真过度却未必是件好事,因为很多事情是需要你用平常心对待它的。否则,就总没法跟那件事真正的沟通,更没法做好它了。
随意不仅是个态度,更是一种行为方式。
自由的空间亦是一种难以解脱的束缚。
人类的思维在这空间中天马行空的同时亦被自己的思维定式牢牢稳固了路线。
人被感情驱使,被理智玩弄。
总是在自己的世界孤芳自赏,然后用眼睛验证自己的卑微。
事实永恒。人可见,常见,却无从认知事实。因此得来人所见的尽是虚假的言论。
认识需要一个媒介——人利用思维和观念认知事物。然而,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媒介才使得事实永无法以真面目示人。
优美就是丑恶,丑恶就是优美。
优美常令人沉迷,然后忘却和抹杀真相。
神圣是肮脏,肮脏是丑恶。
神圣出生于肮脏,却一心想背叛它,于是诋毁它。
对立都是自私和虚荣的。
惨烈地生存让我觉得我还活着。
若毁灭可以证明自己,人乐于毁灭。
人的可悲在于不断遗忘依然记得的事情,不断放弃依然在身边的东西。
人的可悲在于总也无法意识到脑中固在的事实。
对于人,笼统就是一种错误——人类的思维总是错误而狭隘地引导它和自己。
人太过于轻信自己的眼睛。但眼见的未必是事实,即使是,也会被人认知错误。
语言和音乐总是善于编织美好的陷阱。
比起现实的有利条件,希望更容易令人掌握目标。因为前者没有未来,而后者拥有无限的未来。
条件是重要的,然而人并非是固定的程式,在那些条件背后,什么都有可能。
痛苦关系到生存这一本质,因此经历过越多痛苦的人就越努力。
人只有在极限的状态下才能看到另一个世界,然后才能超越以到达那个世界。
人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是因为他们先拒绝理解别人。
在迷茫和脆弱的时候,没有找到脱身之路或得到引导,又同时被社会和舆论剥夺了努力的权利,于是就这样坠落在社会的底层迷离,最后终于连人格也逐渐堕落了,这样,一个弱者就形成了——从不是弱者到所谓的弱者,最后成为了真正的弱者。
弱者只能继续被压榨,可怜而无奈。唯一的改变方法是,变成一个站在弱者立场上的强者。
随着时间流逝,空间扩展,一切都在变化。然而,我还是宁愿认为人心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它需要的不是一个空间,更不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而是无限。
客观和主观,理性和感性,对立而又统一。其实,它们都是一种主观,全人类的主观思维认知。
记忆是人类亲手制造的假象和真实。
历史无法真正地客观和绝对的真实,因为见证历史的是人。这也恰恰验证了,这世界上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都因是人思维的产物,而带有先天的主观色彩。
历史的变迁恰恰就是人性的反映,发展和失控。
没有愤怒是绝望的。
时间再调和记忆,就会把真实稀释,最后,化作与事实截然不同的物质,我们称它为美好的回忆。
很多时刻,要抛弃理性思考的过程,而使结果换作一种本能的反应。
互相理解,互相区别,再互相合作,这样的一种合作才是一种真正的合作。
如果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的隔膜完全消失,也就无法起到教育的作用了。教育的威严性是必要的,因为人是有惰性的。
没有经过复杂磨练的简单和经过复杂磨练的简单是完全不同的,抑或是,后者才是真正的简单。因为有了历练,因为承担了过程,因为有了比较。
比较得出真理。
不要被情绪碎片所影响,自己就是自己。
人热爱美,追求美。当它平衡世界的时候,它又有摧毁世界的倾向。不过,人往往忽略后者,因为人的主观和非理性的客观。
人是人类观念的产物,又是人类思维的奴役。那么,如果毁灭很美,人乐于去毁灭,也因此,人多少有些自我毁灭的倾向,不仅因为私心,更因为那私心诞生出的毁灭之光。
我站在虚幻的人性和现实的空幻的界线上,不知所谓。为什么,为什么头顶的圆月都是一样的,脚下的土地却被分割的支离破碎,又为什么,同样是人类,却将自己的心灵被观念,理论瓜分的如此残破?因为人的情感和欲念么?这样,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然后被那颜料割的遍体鳞伤,这样,世界才载满了无尽的内涵,然后再加速地走向毁灭,这样,人才先违反了天理,然后又顺从了它!
比较在得真知的同时也是原有事物失真了。
记忆发生于现在,存在于过去,这一比较便抹杀了过去的真实,创造了虚幻的现在。
人类的认识无可奈何地带有宿命的局限性,正是如此,虚幻与现实的界限才会这般朦胧。
认识越是深刻便越是梦的深入,亦是迷失越深。
很多事物,回归起原本的纯净面貌远比降其修饰地天花乱坠的好。毕竟,再美也无非是繁琐的枷锁和表象罢了。
用表象将本质体现出来如此美妙却又不得真实。
理想让人去追求真实,并须舍弃现有的真实,而最终,得到的却依然是虚无。
在特定的框架下,幻影可化作真实,夸张亦可变得无比正常。
人所得到的我们称之为梦想的东西,最终被发现无非是虚幻的海市蜃楼,而我们那为其一点点遗弃地如流沙般的现实也不知觉中一点点带走了我们的生命,流淌于生命中的是生命的追求和虚空,在消逝中体验存在的同时我们又一无所得,就这样消失,随着梦想,追求和现实,化作晨星。
人类的灵魂和人类的世界是永恒地对立的。
人类的灵魂和人类的思想是永恒的矛盾。
美就是残缺。
美因其不完整,各种各样的美恰恰又架构了美这一整体。
美,只因它是特定条件下的不确定元素。
等级制度将同样却又各有特色的价值体分成三六九等,最后抹杀了人类价值。
成长是人类成长的过程,亦是人类堕落的过成。成长令人不断地为自身套上枷锁,譬如道德准则,譬如社会观念。成长令我们成为人。而堕落恰是令人在套上枷锁的同时不断丧失纯真,譬如本能,譬如本性。不过,堕落亦令我们成为人。
人是束缚的产物,只有在人类社会的环境下,人才可被称为人。
人类的思想与人类的世界是永恒的矛盾。人类的思想可以超越这世界翱翔,而人类本身却只能限制于地上的世界,否则便连人类这个称呼也失却了。
仇恨是一条逻辑的锁链。它的形成与人类的惯性思维密不可分。
国民心态总是随着本国的经济与世界地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国家与国家的矛盾其实就是不同国家之间文化意识的矛盾,而表现为国民之间理解的矛盾。
中国现在正如同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飞速地成长却又迷惑与焦躁,于是经常走进一些误区。
人类所追求的安乐幸福需要世界的平衡,而平衡恰恰需要束缚,尤其需要束缚人类过度自由的灵魂。于是,观念便形成了。而今,我已知悉,观念是一种错误,然却早已无法从它的捆绑中脱逃,因它已束缚了我的灵魂,已化为了我的血脉,永远也无法彻底摆脱它了,我们之所以称之为人,也恰恰因我们生活在这一个观念的世界里,我们只有在这个世界里才能够被定为作一个人,观念性的人。我们都是观念的产物和奴隶。超越了它便不再是所谓的人。这是人类这种高等动物发展的必然,发展的无奈,发展的绝望。
我犹如池塘里的一滴水珠,哪怕跳得再高,也无法跃出池塘,只能复又回到水中,因为,我是水啊,我只能在这里是水啊!
在人类的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里,自由亦是观念下的自由,无法真正自由的原因是,它本身就带有观念的狭隘性。
在有极限的世界下,隐藏着一个无极限的空间,只是作为不得不和必然生存于观念下的我们,不得以发现罢了。
人类的世界观虽无法决定客观世界的存在和变化,却的确为其加上了人类的感性色彩及固有的观念性,人类也是以此来理解客观世界的。可以说,在人类的世界及世界观下,人类的思维情感是万物的尺度。因此,无论是从事抽象的数学研究亦或是文学创作,都应从感性入手,它是通往答案的方向和路径,没有了它,一切都无从入手。
幻想是一种高烧,一种能伴你走过冰冷现实的高烧。
那美丽的虚无却是丑恶的现实的残骸。那些无法留住的,已化为虚无的曾真实存在的过往,若无人为你见证,就化作能令拥有虚幻回忆的人们的真实的力量吧。
并不存在绝对客观的客观,或说所谓的客观有一个存在范围,那就是在人类世界中,在人类思维体制下,那么亦因此人无论怎样理智,都依旧受主观情绪的支配。或许人类可以“理智”地做一个“客观”的选择,然却不能够阻挡主观情绪对自己真实感受与生活的绝对影响。
所谓的思想往往亦是一瞬的情绪之产物,而它之所以成为恒古不变的思想,恰恰是因其化做了文字。
我发现我真的把一切都用文字倾泻出来了,一点都不剩。
哲人往往会发现,当它从一个梦境中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又跌入了一个更深的梦境。
如今这个世界是无数的人用他们的实实在在的却又无法传达的阅历构筑起来的,因此它总是令人难以理解,总得令人不断摸索。
女人的特质是从生理上来的,女人的气质是从历史上来的,所以女人很不简单。
文字是虚伪的,写作是一种虚伪的行为,然而因为它能够给我带来慰藉,因为人类是如此自私,所以我愿意为它加上一点神圣的光芒,哪怕是虚幻的。
正因为人拥有强大的想象的能力才使得世界充满了美好和虚假,也正因此,简单的事物被武装的紧密复杂。这一切导致人类甚至得用一代又一代的时间去研究那些事物,那些原本简单的事物,那些人类亲自加上去的繁琐,然后在这种研究中彻底的迷失,是因为天性的“哲学”意识么?不,我想,那只是因为人愈来愈精密和复杂的思维吧?
只求快乐的生存这种人最后亦会觉得生活无趣,因为,人的神经无法承受重复,哪怕那是快乐或幸福。
人类的求知欲带来高速发展的过程,导致毁灭的结果。
与阅历成反比的悟性会导致人生和思想加速萎缩。
人类是自大的,然还是可以证明于人类世界外的是无限广阔的天地,自有法则,自有命运,而人类恰恰是诞生于它的一角的,因此也必遵循那法则,顺应那命运。因此,我不再苛责世人,不再唾弃世界,一切总是必然,一切尽归虚空,一切自有其道。
若你看完一本书后没有总结,那么虽然那书中的知识智慧还贮存在你的脑中,甚至你还可以运用它们,但是你依然等于丢失了它们,因为总结是一个激活意识,甚至自我意识的过程,只有通过总结,你才使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些知识,从而牢记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真正地变为自己大脑和身体的一部分,融合入你的性情和意志之中。
意志决定记忆力,情绪对记忆力的影响最大。
人需要把许多过于明确的事情模糊化,才更能够理解和再发现这既在的事物。因人类世界本无绝对,人的思维体系也不是刻板的理论系统。
如果一个人一点时间都不浪费,那么某种意义上,他就是在浪费生命。
人们经常把一见钟情和天性的表象崇拜混淆,又经常把长时间形成的熟悉和依赖视为日久生情,更令人郁闷的是,人类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被动地接受一些看似主动的情感,又由于人类具有固定思维模式下的某种趋向性行为而把迷恋和真爱混淆……人类处于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对复杂的自己还真的了解的远远不够呢,难怪这世界上滥情和绝情的人成倍上涨。
一个人活的幸福快乐未必代表他活得明白,然而许多活得明白的人却极度痛苦,若你让我选,我选后者。
我们人类的大脑是神奇而强大的,它的储存量和能量可能远远超过人类自己的想象力,但不能否认,我们还无法挖掘出其大部分的潜力。因此,充分利用我们的大脑所能使用的部分就成了当务之急。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利用类似归纳,联想等等方法迅速储存和检索沉睡在我们大脑中的信息,我们相信,很多答案并非我们不知道,事实上,它们就沉睡在我们所不能利用的大脑深处,也正因如此,我们缺乏的是对答案的意识,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运用思维,逻辑,联想和表现之类的办法一步步将其唤醒。
当选择受阻抑或是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想法时,就把心中的想法写出来,再一步步联系起来,加以筛选,答案自会揭晓。届时你将发现,你很清楚自己该这样做,只是纷繁的思绪遮住了你的视线。
唯有计划,分析和总结才能够令人准确而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因此人类才发明出了逻辑学,统计学和概率学等等学科。
当问题的难度发展到了一个极致,也就是能够解决它的时候了。
我们经常要感激那些我们批判的人和事。
有的人一味地付出,有的人一味地享受,他们之间唯独没有分享的连接。
一边享受,一边付出,才能真正地享受,这才是真正的爱。
由于互相依存的本能,由于相互联动的必然,个体的人才得以完整,整体的人才得以进步,人类才得以更接近客观真理和人间真爱。
人总是潜意识地嘲笑和鄙夷一根稻草的粗陋无用,却在最后关头发现,那根被自己最瞧不起的稻草是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态度可令你成为最卑微的人,也可令你成为最伟大的人。好的态度是看问题的另一种角度,是相信自我的那个选择,虽然有时我们相信的也许并非事实,但我们的态度却可以改变客观的事实。
我现在才发现,我要做的并非是把自己从绝望的深渊拯救出去,而是去努力发现自己身边这数不清的幸福和快乐,我要做的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把错误变为熠熠发光的金子,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肯定自己并且成为最好的自己。
爱是人的本能,人人都会去爱,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居然不懂得什么是爱。有大部分的人认为嫉妒是爱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有一些人因为在恋爱中受到了伤害就放弃了爱,全部的人都希望自己爱的人能够像自己注目对方这般注目自己,种种这些都被人称做爱的行为。是的,也许这是爱,但关键是你爱的终极对象却是自己!比起你所爱的人的感受,你更爱自己的感受,比起你所爱的人,你更爱自己的爱情,也许你是在爱,但你绝不是在真正地爱。那么什么是真爱?想想自己的亲人是如何爱我们的,他们付出而不求回报,一次次被你伤害却心甘情愿,为什么?因为他们爱我们。是的,这才是爱,是为了所爱的人无私奉献的愿望,是真心的希望所爱的人幸福,是去爱所爱的人的感受!你还在迷惑么,还在和嫉妒搏斗么,还在放纵自己的占有欲么,停止吧,先学会真正地去爱。
什么是爱?人人都在爱与被爱之中迷惘同时寻求。我想,真正的爱是魔法——亲情中的爱血脉相连,怎样都无法割舍,爱情中的爱却更似磁性,毫无预警就能够被吸引。爱是人性的爱,因此它来源于自然本能又超越过宇宙万物,所以它是博大的,所以它是无私的。
宇宙自有规律,自然自有法则,奇迹发生与创造命运都恰恰是顺应它们表现。若你想反抗,你就是在强烈地表示认同。有时,你大概觉得命运多舛,郁郁不得志,而最后多半会发现,命运其实却在帮你,这命运正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正是宇宙与自然法则的力量。
静静地坐在窗前,我看到的是风景宜人,觉到的是春风拂面,却看不到自己是怎样的面庞,肤色,也觉不到观念间的冲突,立场间的界限,有着共通感知的是我们,是人。面庞,肤色,观念和立场又怎样呢?我既看不到它们,也觉不到它们,我感到的唯有人性而已。
科学的判断和内心的直感哪个更接近真实呢?通常我们会选择前者,我们认为前者以客观理论为基础历经精密的演算所得出的结果一定是更为准确的或最接近真实的,的确如此。然而,后者却在更深的层面上决定着客观真相,引导着正确答案。若论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即便是科学亦是人类顺应宇宙法则而发现和创造的,然而人类内心的直感恰恰是宇宙法则的产物。
人类往往以爱他人的形式爱自己,悲他人的形式悲自己。人类最大的悲哀之一就是往往把最自私地表现误认为是无私。
流行不是用来追随的,是用来感受的,而所感受到的亦正是得益流行的根本原因,发现了它,商人就发现了商机,顾客就发现了心灵所趋。
没有限制,何来自由?自由亦是一种限制。
在人类世界中从来就没有绝对真理。
恋爱者须知:1 不要为了恋爱而恋爱 2 不要爱上自己的影子 3确定你爱的是自己,是爱情本身还是真真切切的对方 4独饮爱情,是喝闷酒;同饮爱情,是喝甘露;三人同饮,酒便成了醋。然而,酒的味道却跟随着你的心,若你脱离关系的羁绊而开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是在品神仙酒。 5“爱既不占有亦不隶属,因为爱对爱已足够。”
不要总想着过去和将来,它们一个随着时间烟消云散,一个还未可知未可得,现在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你唯一拥有的财富,永恒都在为其欢呼。
愈是痛苦与挣扎的时候,便愈是即将彻悟与升华的时候。而随后你一定会发现,你的飞跃程度与你之前所承受的苦痛程度恰恰成正比。记住,前方看似是绝路,幸福却在拐角静候。
物质世界中的一切无比真实却本质虚幻,它们只是构成了一种真实的形式,却没有任何意义和内涵,而真正的内涵和意义正存于人的心中,其无形的姿态正是能够容纳万物,化无为有的,某种意义上,它能够改变物质的实质,即对人产生的作用。这种力量是超越科学的,它并不局限于外在事物的形态,而是注重人的内在态度,某种意义上,人的态度是可以改变不变的物质的本质的。
恐惧令人一事无成,而你明明可以。
无心便是无限的有心。
季节变迁,生老病死……世界乃至宇宙中的一切都处于生生不息的变化中,因此毋宁用人类狭隘静止的记忆去阻碍客观的变化吧!
所追寻的自我亦是一种被寻求这种观念模式化的产物,真正的自我是没什么固定形态和客观标准的,它在你的心中,一直。
对答案的过度渴求也是一种执念,有很多事情必须顺其自然,执著反而阻碍寻求。
自主地寻求亦是一种顺其自然。
世上本无什么活路和绝路,因此处处是活路,而绝路只存在于人的心中。
极限是也是一种登峰造极的局限。
刻意追求超脱,超脱也便成为了执念,超脱生之于自然,非强求而能得,放弃执念,便见所求,亦因此无求。
是非是人类内心的一种反映和表现,因此哪怕是非无处不在,只要心无是非,它便处处不在。
没有人能毫不犹豫地割舍痛苦,因痛苦也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极致体现,更何况人类拥有强大的记忆力,怎能轻易忘怀与痛苦厮守的时日?
有时候很喜欢用科学来解释人的感情或是周边的事物,因为它使很多看似复杂的事情又回归简单,更重要的是,它用它的绝对理性原谅了一切道德所定义的魔鬼。
我们常说做事情要客观一些,可有的时候客观和理智却恰恰是通往正确的最大障碍。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的答案其实一直在我们心中,因为我们是自然与规律之子,有很多问题,理智地解决反而造成错误,我们要做的是顺其自然,等待潜藏的自我去寻获那个内心的答案。
主观意识增强感受力,促使人的行为有趋向性。因此,某种意义上,态度决定一切。
文字使真理永恒并失去自由,使自身自由却亦成为自身的枷锁。事物瞬息万变,又何来不变的真理?文字只可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却不能视为真理的法典,大多数时候,文字只不过是美好的障碍罢了。
无形才是有形,无中才可生有。无正是囊括一切变化的有。
客观自存,主观心生,改变客观事实的唯一办法只有改变内心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