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注册 | 投稿 | 最近更新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杂文 | 日记 | 论文 | 爱情故事 | 武侠 | 推荐 | 文集
 您的位置>>文学天地>>杂文>>东北悲情(二)
 
东北悲情(二)
  文 / 宇风
二、雄关漫道


从大学时代开始,每次车到山海关站,人们大都会下车不约而同谈论着:过关了。更有老人对年轻人特别强调着关里关外气候、民风陡变的奇妙。


记不清多少次的匆匆路过,却没有一次在这里逗留。只是凭借着眼前绝对压倒气势的幽燕峭壁,依次放映着孟姜女、完颜阿骨打、徐达、洪承畴、吴三桂、多尔衮的历史影像,再从北溟老洋吸精饮魄的老龙头出发,断断续续的长城瘦骨摆尾西去的苍锋枯墨里,迎战凛冽的塞北罡风!


小时候我问爸爸,我们家从哪里来,爸爸说,爷爷那一辈人从山东卷着一张狗屁,搭别人闯关东的马车来到了吉林,后来爷爷又离开两个兄弟,从吉林再次北上,来到了日本人管辖下的东安省(今密山市)。后来才娶了本地生人的奶奶,而当时奶奶的众多姊妹也为了躲避战火回到了太原。爷爷不知道,他从吉林的再次北上,竟是与两个同胞弟弟的诀别;奶奶也不知道,自从有了爸爸以后,五十多年她从来没有看过她的同胞姊妹!我能记事的那天起,他们再也没有走出过这块中俄边境上的土地!


而当奶奶在我26岁那年去世的时候,我已经在广东工作了,最后一次见到他的遗体的那些日子,我才翻开东北大地几千年的历史,眼泪不能控制地奔流。这两位不问魏晋的老人悲情而平庸的一生,静静地沉落于东北的岁月长河之中,这块土地上的风云变幻似乎都是兴凯湖底的云影,凝固的冰层永远没有融化的必要。


就象西方人把想不明白的历史归结为上帝造物一样,汉人也有把上古史演绎为神话传说的传统。3000多年以前,东北亚的肃慎人献给帝舜弓矢算是东北与华夏腹地联系的最早记录吧。由此,中原就从这半神话的记录中,开始了与东北亚漫长的爱恨情仇的历史。


东北地区最早纳入中国行政版图大概是春秋战国时代燕国的辽东、辽西郡。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各大分裂时期都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斑斓的色彩,也消耗了巨大的能量,而战国时期的自豪之处,除了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就是各诸侯国积极能动的开疆裂土。这种积极的开拓进取的精神一直延续成西汉帝国经济、文化、军事上外放的青春姿态,直到武帝时期汉击败了东北的古朝鲜国,将大部分朝鲜半岛纳入大汉版图。中华大一统的地理形象在古典时代得到了政治上、文化上的成功确立。


五胡乱华时期,慕容鲜卑迁到现在的辽西地区,公元337年称燕王,建府于龙城(今朝阳市),史称前燕。有史学家称,前燕的建立标志着中原王朝的致命外患来自东北方向的历史开端。“燕”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汉字,一“口”分“北”,上[北]有屋宇人烟经幽燕关“口”放射四方[四点底]军马,直指下[南]——中原。“燕”这一字形多么巧妙地表达了史家皓首穷经总结出的历史结论!


到了中世纪,大唐灭掉了高丽,以及女真人前身的一支粟末谟褐建立的渤海古国,这都成为我的故乡很多父辈知识分子比较热衷的话题。这海东盛国——渤海的都城上京龙泉府,就在今天的黑龙江宁安市,在我家附近。中学的时候曾数次到那里游玩。直到现在,一提渤海,我脑中幻想的不是大连港的蓝海白湾,那始终是一个边远的影调丰富的黑白幻象,天空很低,春风刚猛。


五代至宋以后,东北的各游牧民族陆续强大起来,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渊源相同或相近的少数民族政权凸现了当时游牧文化对于农耕文化在武力上的优势,宋最高统治者曾在山海关发出的“杳杳神州路八千,宗枋隔绝几经年”的无奈感慨就证明了这一点。


14世纪,朱元璋的农民军击败蒙古军队而最终复国,是近古时期中国农耕文明最后的一次胜利。而徐达修筑的“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也没能阻挡建州女真的强大征服浪潮。在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号角之后,雄关渐渐不再是固若金汤的代名词,反而成了兵戈战火的同义语。从近代俄、日、德的外强侵袭到直奉大战、解放战争的内战烽火,山海关更换了历史的角色,而关东则更加频繁地继续着他冰雪深沉之上炽烈的动荡命运。因此,我宁愿把“燕”字中央的“口”想成山海关,想成东北亚进入中原腹地的喉口!


公元1898年,尼古拉皇帝即位三年,由李鸿章负责的东清铁道建设局开始修筑从海参崴到满洲里的铁路,它的中段,著名的哈尔滨开始修建了。此时,彼得堡话、乌克兰方言、胶东方言、河北方言、东北小调以及德语、日语一时间成为这个东北亚国际都市的全新风貌。当时一位流亡哈尔滨的俄罗斯诗人这样写到:


我们为圣彼得堡而忧伤,
但对他的忧情并不强烈,
因为哈尔滨的俄罗斯面貌,
让我们与痛苦的流亡和解
(米哈伊尔. 什梅谢尔)


而我的爷爷是在日本占领东北的时候来到东北的,当时他在日本人的监控下修伪满铁路。直到奶奶去世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上大学那年行走的第一段铁路是爷爷修筑的。它的终点就是哈尔滨。


我想,哈尔滨比沈阳更有足够的姿态代表东北,虽然这种姿态充满着太多尴尬的显赫,充满着太多凄艳的荣幸。因为沈阳更多以游牧民族兴起之地并以此成为进攻中原的策源地的形象出现,比起沈阳的成熟老练,哈尔滨的年轻健壮更像一个迸发着原始生命野性的浪子,他带有他的经度和纬度所赋予的跋扈和韧性。


东北,是一个游离在历史主体之外的浪子,它充满着反文化的生命野性;


东北,又区别于中原的封闭稳定,是一个敞开的生命自足体,它充满着暧昧圆滑老练世故的品性;


东北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但东北是中原传统文化辐射最积极的呈现;


东北是绽放在冰雪大地上一大朵杂交的悲情牡丹!
2006/10/11 13:30:03 发表 | 责任编辑:在你面前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583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查看该作者其他文章
向朋友推荐本文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